当前位置: 首页  重点关注  山东省特色专业

 

山东省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4年设立,2005年开始招生,201112月被批准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迄今为止已为社会输送五届本科毕业生。

一、建设基础

1.专业建设背景

潍坊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叠加区,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是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和核心区域。潍坊的海洋化工资源优势巨大,有约60亿立方米的地下卤水资源,区位优势明显。在潍坊市地方经济发展中,盐化学工业和地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溴素的开发利用、精细有机化工等占有重要的地位。现拥有山东海化集团(亚洲最大纯碱、溴素生产基地)、山东亚星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最大氯化聚乙烯生产基地)等大中型石油化工企业,以及山东国邦制药、中狮制药、盛泰药业等药企。同时山东作为一个工业大省,在石油化工、制药工程、印染纺织等产业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化工生产基地,其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实现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均在全国工业企业中名列前茅。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化工、制药等产业加快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综合经济实力得以增强,产品档次得以提升、技术装备得到更新,核心竞争力逐渐提高,但当前区域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集中体现在对科研高端人才以及掌握一技之长、直接能上岗的高技能型技术人才方面据不完全统计仅潍坊市就有化学化工企业千余家,纯碱、溴素、双氧水、氯化聚乙烯、癸二酸、扑热息痛等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有的居世界第一位。在《潍坊市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到2020年,盐化工产品品种达到80种以上,深加工产品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80%以上。大力发展溴素的深加工产品,重点发展高纯无机溴化物、溴素阻燃剂、医药农药和染料中间体等,形成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建成国内一流的溴制品生产基地。经我们针对潍坊市化工企业进行的调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最大的前三个专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精细化工,分别占到需求总数的19%14%14%。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人才市场最走俏的专业,因此,化工人才需求在市场上呈现出火爆的场面。

通过对潍坊市及周边的中小型化工企业人才需求现状的充分调研,对化工企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职工对化工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从事化工企业工作时间以及化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等进行系统分析,说明区域内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每年都有大量企业到外地高校寻求化工工艺、化工工程及制药工程等方面的人才,而我校培养的人才远远供不应求,因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人才的培养具有巨大的现实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2.专业基础与优势

自创办之初,本专业就密切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以“注重品德,加强基础,突出能力,提高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化工人才作为目标。

2.1实践教学条件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逐步完善,建立了化学化工教学实验中心。目前化学化工实验中心共有7类教学实验室,实验室面积约6000m2,设备总值1200余万元,总台套数1000余台套,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主要包括日本理学的R-AXISSPIDER面探衍射仪、泊金埃尔默的LS-55荧光分析仪、德国Elementar公司的Vario EL LLL元素分析仪、北京普析的GMC6-60EI气质联用仪、北京彩陆的CL1030毛细管电泳仪、北京恒久的HCT-2热重分析仪、差动分析仪、美国尼高力的NICOLET380付立叶红外光谱仪、日本岛津的UV-1700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的GC-14B气相色谱仪、上海辰华的CHI660C电化学工作站等,实验仪器设备完好,使用效率高。中心共支撑了化工与制药类、化学类、生物类等5个学科,承担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等9个专业共20多门实验课程,开设实验项目近200个,年实验人时数超过11万。在所开设的实验项目中,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出数占总实验数的86%,专业课、基础课实验开出率为100%,实验室对学生开放。

我院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办学,联合共建研发实验平台,如2009年与淄博明新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明新化工技术研究室; 2011年与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海水化学资源利用研发平台。中心实验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环境优美,2002年基础化学实验室被评为山东省一类教学实验室,2012年光电功能材料实验室被列为潍坊市重点建设实验室。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已建成了包括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工工艺实验室、化工仿真实验室在内的3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基础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

在校外,本专业与多个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成了2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主要包括与山东海化集团、山东奥宝化工集团等合作设立的无机化工、与潍坊亚星集团合作设立的有机化工、与山东海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的海洋化工、与潍坊大耀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的新材料、与山东国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的制药工程、与潍坊润丰化工公司合作设立的精细化工等实习基地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非常注重校内与校外共建的有机结合,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外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担任部分专业课主讲教师,同时依托地方、企业资源条件,将部分教学环节设置在这些企业实际生产线中,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密切联系,为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特色和实际工程实践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企业也了解了学生,为企业解决了人才需求问题,也是学校服务于企业的途径之一。

2.2师资队伍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2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高级职称占比52%;拥有博士17人、硕士11人,硕士、博士占比96.6%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现有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1人,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鸢都学者”岗位1人,硕士生导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学科带头人1人,学术骨干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教师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主讲教师年富力强。另外,从企业和其他高校中已聘请专家、高级工程师等兼职教师9人。师资队伍结构见图1

1 师资队伍结构

2.3人才培养质量

我院毕业的大学生具有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有较强的组织与协作能力,工作认真负责,同事间相处融洽,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强,迄今已有五届本科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在校期间,学生考研录取率30%以上,四、六级外语通考通过率90%以上,获得全国性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项奖励,山东省大学生化工过程实验技能竞赛等省级大学生竞赛12项奖励,获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数3 篇。近5年,有本专业学生参与的科研论文32篇,其中SCIEI收录9篇,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9项,参与的社会实践获得省级奖励13项,校级奖励17项。

2.4教育教学研究

坚持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开展探究式教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强调教学内容与经济、社会及学科发展紧密结合,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增强教学活力;强调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以科研促教学,鼓励学术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走上讲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专业知识竞赛如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应用工程软件设计、化工设计竞赛等加强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增加工程实例和学科发展前沿内容。完善多媒体教学,引入实例课件,加强教学效果。近五年来,我院教师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教研论文56篇,其中核心12篇;主编、参编规划教材7部。在教学研究方面,我院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等各级课题,共承担3项省部级以上教研项目,获得“化工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研究”、“开展校企合作为中小化工企业培养应用人才的调研”等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得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多项。

2.5产学研合作及社会服务

本专业的产学研合作紧密,科研创新能力强,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开发,为区域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五年来,共承担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91项,其中承担了“多足配体钙、镁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调控及其作为生物活性分子功能材料的研究”、“基于双子表面活性剂自组装的高稳纳米流体及其传热性能研究”等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天然绿色肉制品保鲜剂的研究与应用”1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承担了“新型DNA双嵌入剂双(4-氨基-1,8-萘酰亚胺)Schiff碱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新型稀土转光农膜的生产技术及农业应用开发”、“具有线型结构的分子导线设计、合成和非线性光学研究”等省级基金25项。教师共出版教材7部,发表科研论文418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的论文363篇。申报了“一种高浓酸性皂洗剂的制备方法”、“射流耦合环隙流化床光催化降解VOCs装置”等2项发明专利,授权了“导流型风电聚风加速网”、“风电聚风加速网”、“一种旋风分离器”、“一种超细粉体分级机”等4项实用新型专利,取得了“脂肪酸富镧配合物对聚酰胺的改性技术”、“木质素氨基胶粘剂的研制”、“含酚废水治理研究”3项市厅级以上鉴定成果,荣获“新型有机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研究”、“杂多酸类新物质的研究”等科研奖励14项。“新型稀土光转换材料及其农业应用”技术推广取得了很好的进展,该技术转让给淄博天丰源公司后,用于蔬菜大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工农业经济社会效益,并在全国十一个省农业大棚种植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种植作物十几个品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另外明胶生产技术、溴系列阻燃剂技术、石油加氢研究、新型环保涂料技术、烟草包装安全添加剂等成果转让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建设目标

1.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促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以“海洋化工、石油化工、能源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为主的生产工艺控制、设计及应用知识的培养,注重现代化工基本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成为适应区域化工发展的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把化学工程与工艺建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达到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标准

2.专业特色及专业文化建设

本专业自成立之日起,就注重专业特色及专业文化建设,通过多年的努力,要树立“注重品德,加强基础,突出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立足于潍坊的海洋化工资源优势,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化工人才为目标,建设理工渗透,知行统一,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安全意识的专业特色及专业文化。

3.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拓宽专业视野

通过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和竞争承担具有较大影响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和学术会议,特别是发起和承担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双边和多边国际科技合作与计划项目,努力丰富和增加我院教师的国际科技合作经历,提高我院教师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往能力,尝试探索建设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平台。鼓励学生到国内外大学进行交流学习,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三、保障措施

在严格执行学校教学管理和制度的同时,根据学院特点、已有管理体系基础,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实行项目化管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实施全过程的检查、监督、调控机制,定期调度;建立本专业整体绩效考核和分级绩效考核两级考评体系,充分调动项目建设团队的积极性。

2制度保障:根据学校制定的相关制度,betway必威建立专业建设项目管理考评机制,制定与修订相关制度,严格建设资金管理:教学任务下达与变更制度、师资培养与考核制度、教师竞争上岗制度、巡视员制度与学生评教制度、课程审核与实施、学籍管理、考试及考核管理、毕业环节课题审核与管理、归档制度(学籍、成绩档案、试卷、教学日历、毕业设计(论文)等)、奖励制度等。按照建立新大学的目标和化学化工二级学院的学科布局完善设置,改造教研室机构,逐步实现以二级学院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

3师资队伍保障:根据学院 “十二五”规划,我院坚持“适度发展”的方针,到2015年,化工专业在校生达到500人左右,建设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合理,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通过加强在职教师培养、扩大兼职教师队伍、引进部分学科带头人博士,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4)质量控制: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以教学院长为核心的领导小组,采取系列控制制度和措施:院系领导及专家审//评课制度、同行评价与交流、学生评教、青年教师资格审查、培训与提高、各类考试及实践环节规范化,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5)激励措施:建立“以人为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激励机制,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质优得;并通过进一步完善,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如优质教学工作激励制度、教研或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教学改革和建设激励制度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制度和管理创新,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竞争氛围,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使我院教学改革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